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 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3000牛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 国内 2020-12-04 21:33:41
月亮之上 嫦娥五号如何挖运土样 嫦娥五号钻取的样品封入软袋后,将被装进环形封装容器,再运送到上升器顶端。为此,该所给嫦娥五号研制了专用打包装置——密封封装子系统。该系统装在嫦娥五号最顶端,由主体框架、密封容器组件、盖体组件和开合机构组件等组成。 国内 2020-12-04 21:34:13
月面48小时,嫦娥五号都做了些啥? 作者:郭超凯 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嫦娥五号上升器点火瞬间 国家航天局供图 摄影:张高翔 顺利完成月球样品采样封装后,上升器就要准备月面点火起飞,这是一个高难度科目。 国内 2020-12-04 21:34:56
嫦娥五号如何在月面顺利“挖土” 2020年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的月面工作,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我国首次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接下来,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等过程,嫦娥五号会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国内 2020-12-04 21:36:20
嫦娥五号不仅“挖土”还要育种 嫦娥五号不仅要“挖土”,还承担了不少科学实验任务。自2009年以来,兰州牧药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团队瞄准航天育种新领域、新手段、新方法,于2018年成功培育出国家新品种“中天1号紫花苜蓿”。与此同时,团队开展的苜蓿、燕麦和红三叶等牧草航天育种试验研究,进展顺利。 国内 2020-12-04 21:36:22
从挖土到运输,嫦娥五号的“黑科技”有多强?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于12月2日22时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嫦娥五号钻取的样品封入软袋后,将被装进环形封装容器,再运送到上升器顶端。 国内 2020-12-04 21:38:29
升级版“三只眼”助嫦娥五号“挖土”归来 嫦娥五号正在携月球“‘土’特产”返回地球。据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4日发布的消息,该所研制的嫦娥五号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激光测距测速敏感器和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已完成预定任务。 国内 2020-12-04 22:34:26
香港团队研发表取采样装置 助力嫦娥五号月球“挖土”成功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日前成功落月并完成核心关键任务——月面自动采样封装。理大8日介绍,嫦娥五号采样方式包括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理大科研团队承担的正是表取采样系统的研发。 国内 2020-12-09 00:34:21
河北邢台一企业非法倾倒废液 36人被问责 (张鹏翔 李铁锤)邢台市人民政府10日晚间通报,2020年3月21日、29日,邢台市信都区(原邢台县)群众举报发现两起非法倾倒废液情况。为获取更大利益,犯罪嫌疑人李某承(润敏公司实际控制人)指使犯罪嫌疑人刘某(润敏公司总经理)对生产溴虫腈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进行处置。 社会 2020-12-11 10:13:49
嫦娥五号“挖土”归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自立项以来,国家航天局组织全国2000多家单位、数十万名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集智攻关,高质量高效益完成六次探测任务,实现“六战六捷”。 国内 2020-12-17 03:35:03
“挖土”归来 嫦娥五号闯过了几道关 返回气动设计比神舟飞船更复杂 嫦娥五号能否成功打出一个漂亮的“水漂”,关键在于气动技术研究工作的全面性和正确性。要想突破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返回技术,气动设计、分析与验证必须解决外形、质心和数据三大需求。 国内 2020-12-17 07:34:53
难度如此大,中国为何还要去月球“挖土”?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 国内 2020-12-17 12:34:26
嫦娥五号探测器这次出差带回的“土特产”,请收下! 接着,我在太空减肥——分离出身上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留在环月轨道上,带着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继续进发。12月3日23时10分,我带着装有“土特产”的上升器从月面点火起飞,顺利进入了预定的环月轨道,而待命多时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早就等在那里了。 国内 2020-12-17 16:34:52
人民网评:嫦娥五号“挖土”归来,闪耀自立自强信心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零下20摄氏度的寒冷中,人们用火热的心情迎接一位熟悉的“天外来客”。当科学家接过装有月球样品的容器,里面还盛放有渴求探秘的好奇心和敢于探索的雄心壮志,支撑着嫦娥五号突破一道道关卡。 国内 2020-12-17 22:34:49
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号月球“挖土”成功? 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研发月壤表取采样装置的香港理工大学(以下简称“理大”)科研团队向新华社揭秘,他们如何助力嫦娥五号“挖土”成功。 国内 2020-12-17 22:34:56
追逐“飞天揽月”航天强国梦的“湘力量” 题:追逐“飞天揽月”航天强国梦的“湘力量” 记者 唐小晴 12月25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交接仪式在湖南韶山举行。湖南华菱线缆自主研发了14项核心生产技术、49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是“神舟”飞船和“嫦娥一号”所需特种电缆的主要供货方。 国内 2020-12-25 13:34:49
2020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陆成宽)27日,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人士共同评选出的2020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入选的2020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分别是:抗击新冠彰显中国科技力量;中国史前人群迁徙与族源之谜揭开;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五中全会《建议》专章部署科技创新;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20多年后终获证;嫦娥五号月球挖土1731克;华龙一号并网发电成功;“奋斗者”号载人深潜10909米;“九章”量子计算机问世引发世界关注。 国内 2020-12-28 01:34:32
张学习及其团队:为嫦娥五号“挖土”助一“臂”之力 题:张学习及其团队:为嫦娥五号“挖土”助一“臂”之力 ”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团队负责人耿林说,未来团队将发挥多学科技术优势,不断加强条件建设和技术创新,接续向着浩瀚宇宙迈进。 国内 2021-01-05 19:34:49
“嫦娥挖土”的“一臂之力”是怎么炼成的 针对这些问题,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不同温度条件下机械臂性能检测装置,测试表明机械臂刚度和尺寸稳定性超过设计要求,保证了机械臂挖取月壤和转移样品过程中极高的重复定位精度。嫦娥五号探测器在2020年11月24日发射升空,机械臂仅用近15小时就完成了12次采集表层月壤,圆满完成表层月壤的采样任务。 文化 2021-01-13 04: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