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出首批3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记者 程景伟)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12月4日发布首批3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分别是“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线路、“沿海经济带粤东文化遗产体验游”线路和“沿海经济带粤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游”线路。 财经 2020-12-04 21:21:02
非遗专家走进浙江泰顺 “非遗在社区”全面启动 作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传承研讨会的活动之一,12月1日,“非遗在社区”在浙江省泰顺县三魁镇张宅村百家宴体验基地启动。泰顺县委宣传部供图 此次活动,专家学者们还欣赏了泰顺县非遗项目——提线木偶戏,并前往三魁廊桥和薛宅桥,开展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活态实践现场考察活动。 文化 2020-12-04 21:39:29
两岸非遗文化“云”交流 (黄咏绸)2020“亲亲闽台缘”两岸非遗文化“云”交流活动6日在厦门集美举行。据悉,活动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台港澳办、福建省台联主办,东南广播公司、福建经济广播电台承办。 文化 2020-12-06 21:34:33
志愿传承挖掘非遗“富矿” 每周六早上7点20分,“80后”平面设计师窦雅丽就要从家出发,辗转乘坐1个多小时的地铁,在9点前赶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9号的西城区非遗传习基地。2014年,非遗传承志愿者招募活动首次启动,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北京刻瓷、裕氏草编、泥塑彩绘脸谱、戏曲盔头制作技艺5个非遗项目公开招募志愿者。 文化 2020-12-12 09:34:28
文艺演出、直播带货,广西非遗如何活起来? 12日,“壮美广西·多彩非遗”2020 广西非遗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北京)展示展销活动在北京举办。据介绍,广西全区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2项、传承人49名,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14项、传承人742人,壮族霜降节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扩展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性名录。 文化 2020-12-13 00:34:25
为翻译“刀具”来回跑三趟 他们向世界讲述非遗故事 张礼骏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张践 摄 2020年暑假期间,经过申报、筛选,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8名同学成为项目一期成员。在第一期非遗项目里,团队选择了顾绣、海派剪纸、面人赵、徐行草编、嘉定竹刻这5项非遗进行调查研究,5项非遗分别对应了绣、剪、塑、编、刻5种传统工艺。 社会 2020-12-21 15:13:49
将非遗融入生活:南开女生带千年木叶盏上“直播 今年“双11”期间,屠金歌的团队每天在直播间里不厌其烦地给网友们讲述木叶盏这个已经1000多岁的传奇技艺背后的故事。捧着美轮美奂的木叶盏,两个90后姑娘一拍即合,她们要以木叶盏为突破口,开启一场保护、传承和创新非遗技艺的创业之旅。 文化 2020-12-22 08:34:33
文旅部:已在国家级贫困县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近1000家 目前,在国家级贫困县共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近1000家,这些工坊为当地的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文旅部积极调动企业、电商平台、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协同发力,帮助贫困地区销售非遗的扶贫产品,带动脱贫攻坚和就业增收。 国内 2020-12-23 15:34:06
北京发布老字号工匠榜单 引导年轻人发展“绝活绝技” (记者 杜燕) 今天,“不忘初心·传颂经典——2020年北京老字号工匠认定发布仪式”在京举办,发布了20名2020年“北京老字号工匠”榜单。北京重视老字号守正、传承工作,根据《关于推动北京老字号传承发展的意见》“五年内认定100名北京老字号工匠”的要求,从2019年开始,北京开展了北京老字号工匠认定工作。 社会 2020-12-25 22:13:48
“2020海南自贸港大国非遗工匠艺术珍品展”在海南举办 (记者 王子谦)“2020海南自贸港大国非遗工匠艺术珍品展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大会”27日在海南省博物馆举办,展示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的风采。2019年9月,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走进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示了海南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能力和成果。 文化 2020-12-27 18:34:38
福建漳州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记者 张金川)29日上午,一场非物质文化大餐在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精彩上演,参与相关非遗课程的学生们兴致勃勃。张金川 摄 谈及木偶头雕刻的传承创新,杨亚州表示,“非遗”要进校园,这样才能避免文化断层,让传统技艺代代相传。 社会 2020-12-29 16:14:10
国家图书馆上线展映48部非遗纪录片 本次展映的纪录片是从今年完成验收的29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影片。12月17日,在第18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期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选映”活动在广州图书馆举行。 文化 2020-12-30 19:34:30
通讯:在“守艺”中创新 海南非遗“活好了” 图为黎族阿婆在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内向游客展示黎锦技艺。”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羊拜亮制陶传习所,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玉英近日高兴地对记者说。”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所长黄友贤以“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为例说,传统技艺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市场。 文化 2021-01-02 14:34:29
2020快手非遗生态报告:国家级非遗项目覆盖率达96.3% 快手女性用户最爱记录的非遗类型是京剧、剪纸、挑花;快手男性用户最爱记录的非遗类型是木雕、象棋、太极拳。报告显示,快手非遗相关课程作者中,80后最多,其次是70后和90后;一线城市老师售出的非遗课程最多。 产经 2021-01-08 14:36:37
甘肃非遗数字化焕“新生”: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它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研究所研究员魏学宏9日表示,对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不仅要尊重和保护非遗的原始形态,更要使其获得更为长久的“生命”。“这些项目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涵盖了甘肃传统文学、音乐、美术等各个门类,承载着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构成了甘肃文化特有的魅力。 文化 2021-01-09 19:34:34
评论员观察:让非遗绽放更绚丽光彩 无论是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一起一落,还是“送王船”的盛大仪式、丰富意涵,都深深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韵和中国哲学的理念。近些年来,从昆曲、京剧、端午节,到珠算、中医针灸、二十四节气,我国多项非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成功,成为全人类共同保护和记忆的文化遗产。 文化 2021-01-12 11:34:35
乌兰牧骑对“非遗”传承的赋能与创新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内蒙古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他们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在内蒙古,不同地区的乌兰牧骑特别强调非遗项目本土味道,因地制宜创作和表演节目,满足不同地区人们的喜好。 文化 2021-01-20 14:34:33
甘肃武威:千年鼓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浸润少年心 (史静静)“攻鼓子表演能锻炼身体,最重要让更多了解家乡民俗文化。非遗进入学校课堂,青少年为非遗发展注入新鲜力量,让身为攻鼓子传承人和学生教练的杨门元很是欣喜。 文化 2021-01-22 16: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