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與密宗--禪宗的即心成佛同密宗的即身成佛
談玄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70冊
大乘文化基金會出版
1980年10月初版
頁313-327)
313頁
一、緒論
學佛人之最後目的,在於成佛。成佛為斷惑證真,而能
普度眾生。究實如何可以成佛呢?那就各宗所說,各有不同
了:在印度有性相兩宗及密宗的成佛,中國有八大乘宗及二
小乘宗,都是以成佛為究竟,不過種類遲速,各說有異。在
中國論成佛位置,組織最完善最精密的要推天台宗之六即佛
、華嚴宗之十身佛。今講禪宗即心成佛和密宗即身成佛,稱
為心身二佛同成。若單講密宗三密加持,即身成佛,心未成
佛;否則,禪宗心雖成佛,沒有三密加持,身是凡身,依舊
隨境遷流。如阿難尊者云:「心雖明了,力不自由。」古德
所謂:「悟了同未悟。」那末,禪宗即心成佛,自悟到如臨
濟云:「山僧見處,與佛祖不別,今多般用處,見甚麼?一
道神光,未曾間歇,
314頁
如是見得,只是一生無事人。你要與佛祖不別,但莫外求,
你一念心上清淨光,是法身佛;一念心上無分別光,是報身
佛;一念心上無差別光,是化身佛,此三種佛,即今目前聽
法底即是。」這為悟到自心一念清淨無分別智,當應即心成
佛。又悟性論云:「佛有三身:若眾生常作善時,即化身。
現修智慧時,即報身。現覺無為時,即法身。」又云:「常
現飛騰十方,隨宜救濟者,化身佛也。」此為吾人現前善念
,無分別智慧,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所謂如來者,即諸法
如義也。又六祖壇經亦說有三身佛,謂:「清淨法身汝之性
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又云:「
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
成佛菩提因。」即此吾人具足性智行三種佛心,不過從無始
以來,迷失本性,將自性本有天真佛性埋沒久矣。若能一念
頓悟,還同本得,永嘉所謂:「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
體中圓。」又云:「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
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此為禪宗即心成佛也。
真言宗即身成佛,悟理本與禪宗無異。如大日經云:「
如實知自心。」一行疏云:「若見本不生際者,即是如實知
自心;如實知自心,即是一切智智,覺自心本來不生,即是
成佛。」真言宗成佛,與各宗不同的三種佛身中為加持身佛
,今述三種成佛如下:
1.理具成佛,謂一切眾生身心,即是金胎兩部本體,所
謂胎藏界的理體,金剛界的智德,於凡夫中,本來具足,眾
生與佛同一法身,此即謂之理具成佛。
315頁
2.加持成佛,謂一切眾生,既具本覺功德,復以修習瑜
伽之故,共與諸佛相互感應,而此三密加持,遂成即身成佛
之妙行,依此妙行,以開顯眾生本有的果德,此謂之加持成
佛。
3.顯得成佛,謂修行成滿,證入無上的悉地,本來具足
理智萬德,至此完全開顯,謂之顯德成佛。
上為真言宗的三種成佛:此宗證到生佛一如的境界,以
為佛與眾生,皆六大所成,本無粗細染淨差別。復加三密耶
印,印證自心,握皇玉璽,已在我身,能夠統領天下。古德
謂:「不類白衣之地,直座龍床」,即是密宗成佛之大略也
。
二、禪宗之定義
禪宗是對教而言的。禪宗以佛陀所說的法,從淺至深,
漸次悟入,稱為教門。禪宗則以當體即是,動念即乖,離卻
語言文字外,別顯實相,故云:「教是語言,實不是道,道
本無言,言說非道。」又云:「禪是佛心,教是佛語,教則
惟傳一心法,禪則惟傳見性法。」到了溈山、仰山禪宗重新
氣象,分為祖師禪與如來禪兩種。如來禪以經教為準的。祖
師禪則以心印心,稱為針水相投。其實兩種如弓與絃,本來
是一,論其功效有遲速不同罷了。如來說法如弓,祖師直指
如絃。如趙州的「庭前柏樹子」話,就是三藏十二部經,也
尋不著論中國禪宗之原理,雖曾受過三論
316頁
宗之洗禮,然而成功卻超出三論以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三論還有許多拘執,尚且不能完全打破。佛典的模特兒,
禪宗則發明自心本地風光,活潑潑,孤迥迥,又無我,又無
人。到了這種境界,佛祖出世,亦是無風起浪,不過為著法
有多義,人有多機,不妨權巧方便。有時或稱直指人心,明
心見性,有時即心即佛,有時連心字也用不著稱為無心。到
了無心的地位,又恐執著無心是道,便說無心,尚隔一重關
,連無心也了不可得。到此又恐落於斷滅空、無記空,一切
俱無的境界,不妨再說轉來,謂:「無一相而非實相,無一
音而非圓音。恆沙如來,煥若目前,十方佛法,皎然掌內。
與三世諸佛一時成道,共十二類生同日涅槃。無一名不播如
來之號,無一物不闡遮那之形。岩樹庭沙各挺無邊之妙相,
猿吟鳥噪皆談不二之圓音。癡愛成解脫真源,貪瞋運菩提大
用;妄想興而涅槃現,塵勞起而佛道成。」到了這步田地,
真所謂:「震旦雖闊無別路,要使兒孫腳下行;金雞解啣一
粒粟,供養十方羅漢僧。」今我拿來,權且作為禪宗定義。
(大虛曰:但純以天台來判教,真言仍屬秘密數,以祕密教
有二:一諸咒,二異聞不知。)
三、即心成佛的概觀
傳佛心印的禪宗,溯源於釋迦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亦不
過標月指唵啞吽,欺騙天下許多男女。到了靈山會上,拈花
示眾,他方將真實的話告訴大家:「我說法四十九年,未嘗
說著一字。」
317頁
等到雙休樹下,他還不肯甘休,在棺槨裹,露出雙足,等到
大迦葉,遠下雞峰,繞棺七匝時,尚有這奇特後人讚云:「
慚愧老胡,槨示雙足,金色尊者還會也無?目前悟得,未辨
精粗,繞七匝兮成何事;箇箇男兒是丈夫。」是此以後,大
迦葉領會禪心,無雲生嶺上,有月落彼心。到了二十八祖,
達磨西來,不立文字,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在
血脈論云:「三界混起,同歸一心,前佛後佛,以心傳心,
不立文字。」又云:「心從無始已來,乃至施為運動,一切
時中,一切處所,皆汝本心,皆汝本佛,即心是佛。除此心
外,終無別佛可得。前佛後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
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若外覓佛,盡是不識自心是佛
。佛不禮佛,不得將心念佛。佛不誦經,佛不持戒,佛不犯
戒,亦不造惡。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若不見
性,念佛、誦經、持戒,亦無益處。念經得聰明,持戒生天
上,布施得福報,覓佛終不得也。若不見性,誦得十二部經
以為佛法者,愚人也。昔日善星比丘誦得十二部經,尚且不
免輪迴。若不見性,縱然說法如雨,盡是魔說,即非佛說;
師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若能見性成佛,否則性即是眾生,
若離眾生性,別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處?即眾生性,即
是佛性,性外無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無佛可得,佛外
無性可得。」後代禪宗,稱為達磨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
佛,其實亦不過急水波心下直釣,魚龍蝦蟹一時收,祖師活
計無多子,惱亂春風卒未休。以後少林不假東君力,五葉花
開動地香。到了六祖慧能,大振宗風,在法寶壇經云:「世
人自色身是城
318頁
,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
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心存,性去身心壞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
佛。」又云:「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他以學道常於
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耶。
馬祖道一禪師示眾曰:「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
心即是佛心。達磨南天竺國,來至中華傳上乘一心法,令汝
等開悟。」當時有僧問馬祖和尚,為什麼要說即心即佛?祖
曰:「為止兒啼。」僧云:「啼止後如何?」祖曰:「非心
非佛。」」僧云:「除此一種人來如何指示?」祖曰:「向
伊道,不是物。」僧云:「勿遇其中人來時如何?」祖曰:
「且教伊體會大道。」後來佛國禪師頌云:「心心即佛佛心
心,佛佛心心即佛心,心佛悟來無一物,將軍止渴望梅林。
」寶誌禪師云:「不能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又云:
「佛與眾生一種,眾生即是世尊。」心王銘云:「了本識心
,識心見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
欲得早成,戒心自律。淨律淨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
無別佛。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即心
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識佛,曉了識心。離心非佛,離佛非
心。」澄觀云:「雖即心即佛,唯證者方知。」據上諸說,
即心即佛,在達磨未來以前,早已知道。在禪經上亦說過:
「五蘊窟宅名禪院,內照開解即大乘門。」因為眾生,不悟
自心即佛,向外馳求,迷失真性,造虛妄業,墮妄輪轉,皆
因不了自性。所謂:「向不遷境上,虛受輪迴,於無脫法中
,自生繫縛,如春蠶作繭,
319頁
似秋蛾赴燈。」若能一念頓悟,六度萬行,吾人自性本具,
當下就是,究其佛亦了不可得。永嘉云:「了了見,無一物
,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到此境界,說即心即佛亦可,非心非佛也可。應用自在,無
所名也。或強立名稱明心見性;或返本還元;所謂「靈然一
句超群象,迥出三乘不假修。」又云:「丈夫自有衝天志,
莫向如來行處行。」這是即心成佛之概觀也。
四、密教之定義
真言而稱密教者,是對顯教而言。密教以顯教為淺近顯
露,不是深奧之理。密是秘密,奧妙幽遠的意思。此始由中
國海雲、日本空海分立。弘法大師著顯密二教論,說有「眾
生密」與「如來密」兩種:眾生密,一切眾生的色心實相,
常是略毘盧遮那平等智身,本來法爾具足,兩部曼荼羅之功
德,與大日如來一體,不過為著無明妄想,而覆蔽之,不能
自知,將本有性具之功德不能顯了出來,稱為眾生自秘,故
曰眾生秘密也。如來秘密者,法身如來,內證的境界,他受
用身、變化身,佛秘而不說,故稱如來秘密也。蘇悉地經疏
有二種教:一、顯示教,二、秘密教。顯示教,謂阿含、深
密等諸三乘教。秘密教,謂華嚴、法華等諸一乘教。又秘密
教亦有三種:一、理秘密教,謂彼華嚴等一乘教,唯說世俗
勝義圓融無二,不談三密的行相。二、事理俱密教,謂
320頁
大日、金剛頂、蘇悉地等經,能說世俗,勝義圓融無一,亦
說三密的行相。大日經入曼荼羅具緣真言品曰:「云何真言
教法?謂阿字門,一切諸法本不生故,稱為真言宗的教相,
真言宗以宇宙諸法之本體,和現象界之事實,不一不異,法
爾如是,若有因緣顯發,出生森羅萬象,而皆是即事而真,
故曰密教。」又教時問答第四卷,秘密有四義:
(一) 諸佛所秘,以非頓悟之機,不受之也。蓋非其機
而授之,或反陷其誹謗,或辟解之罪故,秘而不授,夫親生
之子必不授之以干將莫邪,非有所嗇也,孩稚無知,必不能
無切手創足之虞也。
(二) 眾生自秘,所有一切語言音聲,皆係大日如來的
真言,眾生之心,尚未開發時候,因隔事物,而不能聞如來
常恆所說之法也。
(三) 言語隱密,諸佛密語,別有深意,若能隨文解義
,失佛意矣。如請觀音經云:「男女和合,成五塵大佛事。
」理趣經云:「殺害三界一切有情,不墮惡道。」像這類的
語句,若依文解義,豈不危險極矣。
(四) 法體秘密,三密之門者,諸佛自證三菩提之教法
也,非佛加持,雖等覺十地,不能聞見,非是因人的境界,
可以了知也。有以上之理由,故稱秘密。又真言密教,不同
天台宗之秘密教,同聽異聞,各不相知。此真言教法,同聽
同聞,互相知道。略說密教定義,大概如此。
321頁
五、即身成佛之理由
常途教理成佛須要經過三劫修福慧,百劫種相好,方稱
福慧圓滿的佛陀。密教則以現今父母所生煩惱之身,即身成
佛,無須三劫修行。金剛頂經云:「修此三昧者,現證佛菩
提。」又云:「若能依此勝義修,現世得成無上覺。」大日
經云:「不捨此身,逮得神境通,遊步大空位,而成身秘密
。」又云:「欲於此生入悉地,隨其所應思念之,親於尊所
受明法,觀察相應作成就。」龍猛菩提心論云:「若人求佛
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此為上根大
智,即身成佛之旨也。設若中下根人,學真言法,雖不即身
成佛,後十六生,決定成佛。金剛頂經云:「若有眾生遇此
教,晝夜四時精進修,現世證得歡喜地,後十六生成正覺。
」 (此教,指法佛自內證三摩地。大教王經云:歡喜地者,
非顯教所說初地,是此宗佛乘初地。十六生指十六菩薩) 又
菩提心論云:「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說三摩地法,於諸
教中,闕而不書。」弘法大師即身成佛頌曰:「六大無礙常
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三密加持速疾顯,重重帝網名即身
;法然具足薩般若,心王心數過塵剎,各具五智無際智,圓
鏡力故實覺智。」密教以六大義為能生,一切諸佛及諸一切
眾生皆為所生。佛與眾生,雖麤細有隔,大小有差,然猶不
出六大之理。佛說六大為法界體性。顯教四大等為非情類,
密教則說此為如來三摩耶身。四大不離心大,心色雖異,其
性皆同。故云色即心,心即
322頁
色,無障無礙。智即境,境即智,智即理,理即智,無礙自
在,絕諸能所。法爾道理,有何造作?能所等名,皆是密號
。常住不變,同住實際。故曰六大無礙常瑜伽也。四種曼荼
各不離者,一切如來有三種秘密身,謂字印形像。字法曼荼
羅;印謂種種標幟,即三昧耶曼荼羅;形者相好具足身,即
大曼荼羅。此三種身,各具威儀事業,是名羯磨曼荼羅也。
以上四種曼荼羅和智印,一一量同虛空,互不相離,猶如空
與光,各遍無礙也。三密加持速疾顯者,法佛三密,甚深微
細,等覺十地,不能見聞,故曰密。三密加持者,表如來大
悲,與眾生信心,佛日之影子,現於眾生心水,故稱為加行
者的心水;能感佛日名持。行者若能觀此理趣,三密相印,
現身速得證到本有三身,故名速疾顯也。重重帝網名即身者
,舉喻身語意三密,圓融無礙,心佛及眾生,平等平等,一
而無量,無量而一,終不雜亂故,曰重重帝網名即身焉。
大日經云:「我一切本初,號名世所依,說法無等比,
本寂無有上。」本初者,本來法然,證得如來大自在,一切
法之本祖,如來法身,眾生本性,同得此本來寂靜之理,因
為眾生不覺不知,故佛說此理趣,覺悟眾生。金剛頂經云:
「自性所成眷屬,金剛手等十六大菩薩,乃至各各流出,五
億俱胝微細法身。」薩翻云一切智智,即一切諸佛,各具五
智、三十七智,乃至剎塵智,為密教即身成佛之根據也。
他宗成佛,與密教的即身成佛,其理元同,事實各異。
他宗沒有五智成身,三密不具,所成
323頁
之佛,要經多劫修持,方乃成佛。真言宗入真言門,便登初
地,與顯教不同。真言宗佛,不斷煩惱,生佛一如,理本一
味,而無染淨之差別。華嚴最高之教理,尚有因分可說,果
分不可說之慨,真言宗則一切事相,一切教相,無一不從佛
地上安立,無一不是宣說如來果地,無一不顯法身佛之真實
境界。密宗最妙是曼荼羅,包羅萬象,無美不備。金胎兩部
曼荼羅中,陳列塵數諸尊,悉是大日如來法身顯現。無畏三
藏大日經疏云:「曼荼羅者,橫統一切佛教也。」又云:「
如千河萬流皆歸大海,一切佛教,皆流入密教,而成同一曼
荼羅。」就是十方世界,所有淨土,其實皆從大日如來莊嚴
淨土中流出。古人云:「一切眾生皆是毘盧遮那,一切國土
悉是覺王境界。」由此一切眾生,色心實相,從本已來,常
為是毘盧遮那平等智身,非是得菩提時強空諸法,使成法界
,因為不了自心,法界宮中,本具的佛,曾經三劫,備歷諸
苦,不知自身久已成佛。華嚴經云:「遍詣十方求成佛,不
知自身久成佛。」這是密教即身成佛理由也。
六、禪密兩宗的比較及其發展
中國佛教教理最發展的時期,在唐朝可說登峰造極了。
在貞觀時代有玄奘的法相宗。則天時候有賢首的華嚴宗。開
元年間的密宗。晚唐漸盛的禪宗。其餘律宗淨土宗,雖稱興
盛,究其勢力,不如上四宗。律宗為僧伽內部的行為;淨土
是民間的宗教。至於密宗傳南鐵塔大法的善無畏,
324頁
他是釋尊叔父甘露飯王的後裔,他十餘歲時,就登皇位,後
被其弟嫉妒,讓位出家,於大那蘭陀寺從達磨掬多傳受密法
,布教於國外北土耳其等處。當時西藏人,在土耳其頗有勢
力。善無畏由西藏而入中國境地,其中經過許多困難和歲月
,於唐玄宗開元四年,始達長安。此為正統密教,傳來中國
之始也。繼有金剛智、不空等亦來中國,傳布密法,稱為開
元三大士。這時修密教的高潮,發展於智識階級,為大勢之
影響,大有壓倒各宗之概。當時代宗皇帝親受不空灌頂位,
而執弟子禮。於是乎長安城裹,上至公侯,下至庶民,皆沐
密宗之化。豈知物極必反,過盛必有極衰,至唐武宗會昌之
年,毀滅佛法,無論顯密,同歸於灰燼。餘宗不久復興,密
宗各種法器及儀軌等,一概散失,復興不易。會昌劫運,各
宗皆受其摧毀;獨給禪宗唯一絕好機會。禪宗是直指人心,
不立文字,他排斥三藏十二部經典,是揩濃血的故紙,佛是
乾屎撅。所以它能夠源遠流長,芬芳百世,宋元明清以來的
佛教精神,全在禪宗矣。
論禪密宗義確有許多符合處,唯有禪密,可稱一致。密
宗即事而真,有情無情,皆同一體。禪宗謂山河及大地,全
露法王身。密宗的如實知自心,即心具萬行,見心等正覺。
六祖亦云:「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
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往
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密宗的曼荼羅,
與仰山九十六圓相,精神可說一致。密宗三密,即身成佛;
禪宗謂若欲悟道真體,莫除聲色言語,言語即是大道,不假
斷除
325頁
煩惱,煩惱本來空寂,妄情遞相纏繞。其餘同者甚多,一時
不能盡述;總之,禪密有一貫之精神也。
七、禪密兩宗的特點及其流弊
人類是有情感和理智的動物,有了情感的衝動,同時就
有物質欲和精神欲之要求。密宗有最豐富的神秘性,施之於
精神上,能夠得著無限的安慰。金剛頂五秘密經云:「若於
顯教修行者,久經三大無數劫,然後成佛,於其中間,十進
九退。若依毘盧遮那佛自受用身,才見曼荼羅,則種金剛界
種子,具足受灌頂位職。就是一印一明,只要三密相應,即
身成就本尊,如衣裹神珠,忽然發現,元來不假外求。若有
感覺枯燥和厭世的人生,教修歡喜天法,能夠得無限的大歡
喜心。若有感覺身體不健意志薄弱的人生,教修大威德明王
法,其人成就金剛不壞之身,威德廣大。若人貪瞋癡重,教
修降三世法,瞋恚成不動明王,貪癡成愛染明王,尤其特別
的在大小乘宗都是厭惡女人。密宗有四波羅蜜之定妃,法華
女人有五陋不能成佛,密宗的男女在曼荼羅中有平等的地位
。密宗只要具足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這
三種條件,無論何等有情,都可以即身成佛。這是密宗的特
點。
禪宗以大自然美,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不拘物情。所
謂江月照,松風吹,霧露雲霞體上衣
326頁
。佛是自心的靈覺,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皆是
自己靈覺之性。如天王聞馬祖言:「識取自心,本來是佛,
不屬漸次,不假修持,體自如如,萬德圓滿。」天王於言下
便悟。龍潭聞天王言:「汝擎茶來,吾為汝接,汝行食來,
吾為汝受,汝和南時,吾便低頭,何處不指示心要?」師低
頭。王曰:「見則便見,擬思即差。」師曰:「如何保任?
」王曰:「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其實禪宗特點最多,今引此段,表現禪宗之大自然之藝術耳
。
禪密宗義,高出一切,論他的流弊,亦遺禍無窮;如達
磨西來,倡不立文字。如永嘉亦云:「吾早年來積學問,亦
會討疏尋經論,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卻被如
來苦訶責,數他珍寶有何益?」大乘讚云:「律師持律自縛
,自縛亦能縛他;法師說法極好,心中不離煩惱;自己元無
一錢,日夜數他珍寶。」像這類語句,後來禪者固步自封,
不觀時勢,以口頭禪說不立文字,試閱禪宗大德著述,那個
不是文字般若,深悟實相,導利有情的?豈知不立文字,亦
不離文字,文字即是實相。五家以後,禪者擔著死板,遺禍
後人。因此禪宗自元明清三朝以來,高德漸少,大多流於顢
頇儱侗支離穿鑿之流弊。尤其是今時之金山高晏天童西天目
諸大叢林,一般放餐桶子的班首,隻手拿著香板,都是指東
瓜畫葫蘆,懸羊頭賈狗肉,說鹿為馬,證龜成虌,盲修瞎吹
的一類東西;自己毫無見地,又不肯去學習經典,到了老老
大大,說我在某禪堂,住過幾十年,究竟還是一個黑漆桶,
一生不知誤殺了許多禪人,自害害他,真可憐也!
327頁
密宗即身成佛,是唯一的真理,但是一般淺薄之徒,好
奇心生,利用機會,妄說是非,弄得似密非密,流於邪途。
佛尚未即,魔鬼先入,魑魅魍魎,早入密壇,邪鬼妖精,傳
法灌頂,妄稱應以白衣而居中台,未足僧相,收徒傳戒,像
這類人,法曼荼羅未成,地獄曼荼羅已就,那時即身地獄,
可不妨拿去鑊湯內,與他灌一個頂?嗚呼!所謂今時密宗者
如是如是!
八、結 論
無礙清淨慧,皆重禪生定,數百年來,興盛已極;反在
今時如殘冬之蟬,寂然無聲!至於密宗,近數年來,似乎有
傾山倒嶽興波鼓浪之勢。吾人於此,毫無門庭之見,只要何
宗與我有緣,不妨習學何宗,而不欲愚弄世人,欺世盜名,
以騙取金錢為目的。若真體會自心,以有限之身軀,速成大
覺佛陀,承接毘盧遮那佛法界真印,自利利他,豈不善哉!
民二二、七、二二在世界佛學苑圖書館研究室講
禪宗即心成佛,雖通天台之觀行即佛乃至究竟即佛,
而以觀行即及分證即為多。密宗之三種成佛,理具成
佛是天台之理即名字即而理即為多,加持成佛是天台
之觀行即相似即而相似為多,顯德成佛是天台之分證
即究竟即而分證為多。至於生佛一如,此在名字即已
能悟到,握皇玉璽亦名字即能得諸佛秘藏義也。
民二二、九、三○ 太虛閱